(资料图片)
半月谈记者走访发现,基层部分本应带头搞调研的科室,整天忙于写各种讲话稿、汇报材料,很难迈出门、俯下身深入调研。这种闭门造车、材料为 " 王 " 的状况,与大兴调研之风的要求背道而驰,催人反思。
" 调研科没空调研 ",本身就是形式主义的典型表现。
不调研,干吗呢?围着领导转呗。一方面,领导需要材料;另一方面," 材料 " 需要 " 材料 "。半月谈报道提及,东部沿海某县委办综合调研科干部说,平均一周要给领导写 3 篇四五千字的稿子。为了更好理解领导的思路,还要经常跟着领导开会,下基层调研成为奢侈," 三四个月能下乡一次就不错了 "。
这种状况带来两大问题,一是层层要材料,二是材料空洞化。材料就像砖瓦,对一份报告或重头文章起着显而易见的支撑作用,没有扎扎实实的材料,无论是写文章还是作要求,都很难立得住。而本该从 " 地头 " 式调研中搜寻、发掘的鲜活材料,却成了 " 空对空 " 的产物,这样的文章当然没有价值。正如一些受访的基层 " 笔杆子 " 所言,在办公室闭门造出来的材料看似有文采,实则很空洞,因为缺少调查研究,很难提出真知灼见,指导工作、解决问题的作用不大。
这种风气的流转,具有侵蚀性和强大的惯性,最终形成一份 " 你懂的 " 默契,并裹挟着那些重视调研的人也变成材料 " 制造家 "。这种状况不仅造成了巨大的人力物力浪费,还消解着干部队伍的调研意识和工作理念。
在倡导调研的当下,这种现象必然面临考问,而为了过关,一些基层单位最终会采取何种方式 " 完成 " 调研任务,可想而知。长此以往,弄虚作假、敷衍了事的歪风岂能不滋长?对此,着实不可掉以轻心。
有人说," 不调研 " 现象的形成,和一些基层干部和部门 " 搞不搞调研不重要、只要把材料写好就行 " 的心态有关。但即便如此,也应看到,问题的根源在于基层一些领导干部身上的官僚主义。他们未必不知道 " 漂亮 " 文章是怎么来的,也未必不知道群众对这种文风嗤之以鼻,但依然对相关人员褒奖和默许,导致更多人趋利避害、有样学样。
解决 " 调研科没空调研 " 问题的根本之策是什么,不必赘言。
现代快报首席评论员 戴之深
上一篇:世界讯息:收购民生证券股权进展如何?国联证券发债遭监管问询
下一篇:最后一页
-
天天速讯:中欧班列(武汉)上半年发运650列 同比增长131.32%今年上半年,中欧班列(武汉)发运650列、53392TEU,同比增长131 32%和
-
天天即时:记者:利雅得胜利与B罗谈判顺利,讨论三年合同年薪超3500万欧记者:利雅得胜利与B罗谈判顺利,讨论三年合同年薪超3500万欧,沙特,欧
-
世界资讯:凯里:零工市场激发就业“新活力”6月30日,黔东南高新区零工市场举行揭牌仪式,标志着凯里市第一个零工
-
环球微动态丨百克生物(688276)6月30日主力资金净卖出1219.58万元截至2023年6月30日收盘,百克生物(688276)报收于62 6元,上涨4 14%,换
-
世界聚焦:《消失的她》破17亿每经AI快讯,据猫眼专业版数据,电影《消失的她》上映10天,总票房破17
X 关闭
X 关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