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新要闻】“调研科没空调研”是典型形式主义
发布时间:2023-07-01 10:52:57 来源:现代快报+


(资料图片)

半月谈记者走访发现,基层部分本应带头搞调研的科室,整天忙于写各种讲话稿、汇报材料,很难迈出门、俯下身深入调研。这种闭门造车、材料为 " 王 " 的状况,与大兴调研之风的要求背道而驰,催人反思。

" 调研科没空调研 ",本身就是形式主义的典型表现。

不调研,干吗呢?围着领导转呗。一方面,领导需要材料;另一方面," 材料 " 需要 " 材料 "。半月谈报道提及,东部沿海某县委办综合调研科干部说,平均一周要给领导写 3 篇四五千字的稿子。为了更好理解领导的思路,还要经常跟着领导开会,下基层调研成为奢侈," 三四个月能下乡一次就不错了 "。

这种状况带来两大问题,一是层层要材料,二是材料空洞化。材料就像砖瓦,对一份报告或重头文章起着显而易见的支撑作用,没有扎扎实实的材料,无论是写文章还是作要求,都很难立得住。而本该从 " 地头 " 式调研中搜寻、发掘的鲜活材料,却成了 " 空对空 " 的产物,这样的文章当然没有价值。正如一些受访的基层 " 笔杆子 " 所言,在办公室闭门造出来的材料看似有文采,实则很空洞,因为缺少调查研究,很难提出真知灼见,指导工作、解决问题的作用不大。

这种风气的流转,具有侵蚀性和强大的惯性,最终形成一份 " 你懂的 " 默契,并裹挟着那些重视调研的人也变成材料 " 制造家 "。这种状况不仅造成了巨大的人力物力浪费,还消解着干部队伍的调研意识和工作理念。

在倡导调研的当下,这种现象必然面临考问,而为了过关,一些基层单位最终会采取何种方式 " 完成 " 调研任务,可想而知。长此以往,弄虚作假、敷衍了事的歪风岂能不滋长?对此,着实不可掉以轻心。

有人说," 不调研 " 现象的形成,和一些基层干部和部门 " 搞不搞调研不重要、只要把材料写好就行 " 的心态有关。但即便如此,也应看到,问题的根源在于基层一些领导干部身上的官僚主义。他们未必不知道 " 漂亮 " 文章是怎么来的,也未必不知道群众对这种文风嗤之以鼻,但依然对相关人员褒奖和默许,导致更多人趋利避害、有样学样。

解决 " 调研科没空调研 " 问题的根本之策是什么,不必赘言。

现代快报首席评论员 戴之深

标签:

X 关闭

X 关闭